徐志博《身体•乐》(艺瓣独家专访)

今天,艺瓣很荣幸邀请到徐志博老师为我们分享他的作品——《身体•乐》。

 

徐志博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周湘林、陈强斌、杨立青等教授。现任“音乐音响设计”、“电子音乐”、“声音艺术”等创作及理论课程教学,并致力于作曲技术理论、现当代音乐创作、多媒体声音艺术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在进行专访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身体•乐》这部作品:

自古为乐皆须器。人奏之,器发声,谓之器乐。

身体不会歌唱,更难有乐律之声。然而,身体却饱含音乐:音乐之动势,音乐之表情,音乐之神形,音乐之内蕴,音乐之人性。音乐之本源就在身体里。

大音希声,身体就是那无声之乐,欲闻其声或全凭想象?

身体的音乐——用耳聆听,好比是音乐在听她自己。

 

 

Q:是什么激发了您创作《身体•乐》的灵感?

A:作品来自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的委约,而选择身体来作为表现手段则是因为当时上海音乐学院引进的几套传感器——这部作品就采用了重力加速度的传感器。使用身体不用乐器是企图让传感器以及创作思维的表现力最大化。乐器声总是有自身的逻辑,而身体却没有,始终是沉默的,但它的动态又的确是所有音乐、声音的策动源,因此当时想这也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切入点——通过佩戴传感器,让身体的动作触发声音,让身体创作音乐。 

 

Q:在作品《身体•乐》中,您是如何将声音与身体联系在一起?

A:《身体•乐》的声音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靠现场麦克风的实时采集,一种是预制的声音。现场声来自表演者嘴边和两手掌心的麦克风,当然均经过一定的程序处理,是表现人体运动最直接的声音。预制音响的来源主要是各种与人的喘吸、唔咽、嘶喊以及肢体碰撞、轻抚、摩擦等有关的声音,当然并不全是真实的,是种感觉,要靠意会。

 

Q:为何选择亲自来演绎《身体•乐》这部作品?

A:原来是打算让专业现代舞者来表演的。由于作品结构和技术环节都比较复杂,排练并不如人意。加之演出时间紧迫,所以最后是被逼上梁山。好在原本的意图就是体现一个人最本真的运动状态,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甚至稍显笨拙的动作才更能代表普遍意义上的人。加之本人对作品的了解不需过多排练和技术磨合,所以一切都比较自然。当代音乐作品中作曲家自己上台演出的情况并不少见,原因也大致如是。

 

Q:小编个人很喜欢作品中肢体与点状声音的实时结合。请问您是不是在肢体训练上花了很多时间达到这样停顿感的效果?

A:整个作品演出动作并不是过于严格的,当然里面有一些触发和交互方式需要一些诀窍。作为表演者对此掌握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表演了。实际上,上了舞台才是作品第一次完整的呈现,当时心中也比较忐忑。

 

最后,附上《身体•乐》的现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