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荒井@十一z!

艺小编艺瓣今天为你们带来第26届台湾金曲奖凭借《不散,不见》获得最佳专辑制作人奖的音乐人——荒井@十一z

摄影by马雷雷

他不仅是一名打击乐手还是一名鼓手更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制作人。荒井出生在香港,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香港人。他年少时曾担任香港青年交响乐团打击乐首席,现在是国内知名独立民谣“小娟&山谷里的居民”乐队成员,他还曾在多位知名歌手的演唱会上担任打击乐手,合作歌手包括莫文蔚、郑秀文、汪峰、李宇春、陈绮贞、林一峰、黄伟文和方大同等。

听说您是在在香港出生长大,九岁开始学习打击乐。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走向专辑制作这条路的呢?

是的。一开始在香港学习音乐专业是“古典打击乐”,所以从小就有很多机会参与管乐团或交响乐团的演出。后来收到汤沐海指挥的邀请,到了北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从那时起,就开始在北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乐队。也算是正式开始了我的音乐之路。那一路走来,也参与了很多不一样专辑的录音与编曲 ,从中学习到很多制作的方式与风格。一直到08年,因为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表演,通过这个契机,认识到了台湾原住民的音乐,从而得到了我第一次制作专辑的机会。

与学习键盘演奏的音乐制作人相比,您觉得学习打击乐的历程在您目前的音乐制作中有什么特别的帮助和作用?

这个方面我个人觉得比较有趣。就像上面提到的,我由于自身原因在北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乐队。这个条件,也许就和我本身是一名打击乐手有关。作为打击乐手,参与的乐队类型,一开始大家认为应该是比较局限在民族音乐,世界音乐里的,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其实打击乐本身,在各种类型的音乐里也能起到很不一样的作用。这也促使我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音乐类型。因此,我有机会参与到几乎所有风格的音乐类型。换个角度去看。我作为一个不太会键盘演奏的制作人,我所把控音乐的框架或方法,肯定与跟键盘手不同。个人认为,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音乐的层次上。因为本身作为打击乐手,我最需要了解每一首歌的结构,他们该有的层次,该有的衔接点是那里,怎么样去把生硬的接口弄顺等等。这些帮助了我,让我在制作专辑时,对于音乐的观点大有不同。

对于这次获得这次第26届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能向我们的年轻音乐人分享您的制作经验吗?

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获得这个奖项,也很荣幸可以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对于制作专辑,我非常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可能这是我对“一张专辑”这个概念的执着。从小我就有很多机会可以买CD。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到HMV是拿着购物篮“逛街”。只要看到漂亮的专辑封面,便会买来听,一买就买二三十张。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听到了很多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音乐。但影响我最深的,是每一张专辑的理念!每张专辑你几乎都可以找到他们想要表达的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理念,或文字,或设计,或音乐类型上。他们总是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是希望透过一张专辑去传达的。这样的概念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感动,所有我在做专辑的时候,也都会抱着这个理念去做。

摄影by马雷雷

在这么多年的音乐工作历程中,有没有自己最喜欢的制作与大家分享?

自己制作的第一张专辑,是台湾原住民歌手林广财的《百年排湾 风华再现》 和莫文蔚的《不散,不见这两张专辑都是我很喜欢,也希望可以多跟大家分享。《百年排湾 风华再现》这张专辑从一开始播放到结束,很成功的从选曲,曲目顺序,再到音乐编曲,都很统一的带出一条极为明显的“历史线 ”,这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概念。《不散,不见》就代表着我另外一种做专辑的概念。我总是很喜欢为一张专辑组建一个乐队。乐队成员都要包办编曲和乐器录音,事前我们把专辑概念以及内容确定好,通过这种玩乐队的形式,为要表达的想法做编曲,也是另一种我认为比较容易,也可以把握好整体理念的方法。

您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您觉得北京和香港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可以选事物做比喻)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应该是“空间”。在北京我能遇到的音乐类型非常多。这里本身的文化底蕴就很浓厚,再加上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到这里,之后再与不同的人碰撞出更不一样的音乐,产生奇妙的反应。同时,北京的音乐市场也较大,可以容纳的音乐类型也比较多,所以总能在北京看到或遇到很多想要玩自己的音乐的友人。

近期有什么音乐计划吗?

正在努力制作Matzka的全新专辑,这张专辑是以reggae雷鬼的音乐风格为主。同时也有机会跟很多风格迥异,杰出的音乐人合作。而且Matzka自己本身的创作也令人非常惊艳,所以很期待这个作品的出现!

最想对年轻音乐人说什么?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能够有专心听音乐的时间,感觉越来越奢侈了。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花时间用心,感受音乐。因为一直相信,能够被感动,才有可能做出感动别人的音乐。